投手的價值除了球速外,控球精準度是否到位也是觀戰評估的重點;空有球速而沒有控制力,保送打者不但免費贈送敵隊一個壘包外,對於比賽順暢度而言,也會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球迷觀眾或許很難從場外看出端倪,但是控球好的投手,對於該場守備球員是比較有利的。主要原因很簡單,守備員不用一直等壞球,專注度就能大幅提升,藉此減少失誤的產生,同時也比較好控制比賽的節奏。
釐清控球的思維邏輯
捕手手套放哪裡,球就能丟到相同的位置,要練就這等境界絕對比你想像中還要困難。畢竟球員不是機器人,無法在相同的擺臂動作下,持續不間斷地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與角度控制,另外包含環境濕度、風向等因素,也都會間接影響到球路軌跡。
因此投手在進行控球訓練時,並不會只針對單點投擲,而是將目標範圍放大,將本壘板平分為內外角兩半,或將 T 座放在內外角的不同區位。
當要練內角球時,就會鎖定投手右邊的本壘板區塊進行投準練習,或是盡力將球擊中T座,藉此強化肌肉記憶與投球手感。
出現魔送球的原因
投球失準的原因非常多,包含手肘開掉、體能後繼無力、能量傳遞錯誤或是身體傾斜導致重心失衡,這些都算是比較常見的案例。
如果想要昇華控球能力,先天身體條件固然重要,但若想在全力以赴催球速的狀態下,依舊能把球路的軌跡控制好,那要考究的細節可是多不勝數。首先控球出現異常,八九不離十跟身體的協調動作有關,常見案例莫過於投手在手臂開掉的情況下,後臂過於伸直造成準星失靈。
此時可以透過訓練重新校正投球姿勢,借重小顆瑜伽球夾在手肘位置來執行投擲動作,過程中要留意手肘不能過早打開,避免造成瑜伽球太早掉落或朝右前方掉落。(P.S. 右投的瑜伽球必須朝前或左手邊掉落,左投則是朝右手邊掉落)
場上場下兩樣情 能做到不代表做得到
許多人在訓練過程中表現非常耀眼,但為什麼上場比賽時卻判若兩人?最有可能的原因有二:
- 訓練沒有使用十成功力:練習中沒有盡全力去執行所有課表,其所導致的後果是很嚴重的。要知道賽場如戰場,比賽現場你看到的所有動作,幾乎都是球員全力以赴的成果,跟和平時輕鬆訓練的動作力道有所不同。倘若在訓練時只顧著追求準度或漂亮動作,而沒有使用全部的力量,到比賽時你連怎麼出局的都不會知道。
- 身體緊繃壓力過大怯場:台灣球員普遍都有坑壓性的問題,如何改變心情恢復水準其實沒有一定的方式,只能直觀建議訓練時,不管執行何種課表都需認真以待,這樣才能在過程中固定動作,避免姿勢跑掉。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必須揣摩真實比賽過程,用模擬實戰的情境去做鍛鍊。相反在比賽過程中可以當作是平常時的練習延伸,許多球員都曾嘗試這種心態轉換的方法,適時幫助自己減輕壓力,關鍵時刻不會軟手,發揮出真正的水準和實力。
訓練即作戰 作戰視同訓練
訓練是為了讓自己熟悉身體全力執行動作的準備工作,因此重點不是透過降低輸出所獲得的漂亮數據。而是在過程中經由教練與影片的協助,去檢視全力執行的動作是否仍有改善空間,或是針對問題點去增強肌力訓練。
如果為了追求控球精準度而放鬆力道,將原本可以丟出 150 公里的速球降低到 140 公里,短時間的賽事可能問題還不大,但終究並非長久之計,後續仍得把問題抓出來進行調整解決。
畢竟 140、150 和 160 公里的直球,其難打的程度可說是完全不同的世界,若想在投手丘上佔有一席之地,球速與控球小朋友才做選擇,頂尖投手必須有「我全都要」的企圖心才有辦法與他人競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