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練自由式? 學習靠浮板? 參加校泳隊? 顛覆傳統的游泳問題集

光練自由式? 學習靠浮板? 參加校泳隊? 顛覆傳統的游泳問題集

對非選手的一般人來說,訓練時段大多落在下班/放學後或假日,時間相對來講比較短暫,想要在有限時間內提升自由式的能力,就必須著重在技巧方面下功夫。

但當技巧程度達到某一定的水平之後,會發現自由式跟諸如其他仰、蛙、蝶式其實大有關係。畢竟游泳是全身性的運動,依照每種泳姿的不同,肌群所發揮的百分比也會各異其趣。

如果只練自由式單項,二頭、三頭、胸大肌群受到刺激就會較為發達,反觀其他的輔助肌群就無法鍛鍊到。

因此訓練複數以上的泳姿除了在技巧觀念可相通外,也能藉此練到其他肌群來增強自由式的效率。因此在游泳的訓練過程中,主流還是會推崇不能只練單項,而是將所有的姿勢都融會貫通。

上訓練有其必要性

此外陸上訓練也很重要。包含重量肌力、關節柔軟度的伸展都要搭配在訓練菜單裡面。自由式要游得好,增加關節活動度是相當重要的一環,把柔軟操做確實,可以幫助自由式的移臂動作更大。

再者透過肌力訓練去強化特定肌群,對於游泳表現上更能帶來直接的獲益,因此建議不要只單獨光練自由式,適時穿插多元課程,才能讓自身的游泳實力得以突破,並讓枯燥的訓練更添樂趣與變化。

初學游泳依賴浮板的副作用

不用浮板的原因其實要回過頭來看,到底什麼情況下需要用浮板?現在用浮板的目的又是什麼?

通常初學者拿浮板是因為距離沒辦法游長,但又不能那抓著水道繩或是扶牆游,所以有些教練就先讓學員抓個浮板訓練泳姿和換氣,過程當中水亂踢、手亂划、氣亂換都沒差,反正只有浮板可以游完就好了。

雖然這樣的方式的確可以讓學員游到對岸,但換個角度想,是否可以先嘗試一趟游得到的距離,接著才循序漸進拉長至 25 公尺呢?

塑造標準的姿勢後再加入輔具練習

現在專業的游泳教學大多都有分級,依照每一級的目標去執行教學。譬如<漂浮五公尺>的課程,便是針對初階悶氣漂浮所做的訓練。在蹬牆前行的過程中,完全不需要利用浮板,接著指導穩定的踢水動作後,讓距離逐步增加至 8 公尺。

發現了嗎?在漂浮、踢水、悶氣在初學階段中,完全可以不用浮板練習。在這 8 公尺的距離當中,漸進式地將訓練量拉高,把動作調至標準,讓學員可以在一口氣的範圍內把初階泳姿練好。當這些動作都成型了,才會在學習自由式換氣的時後,適時介入輔助的道具的幫助。

該加入泳隊還是報名游泳學院課程?

相信這是許多家長和學生共同的疑問,究竟這兩種方向到底哪個才適合孩子或自己?這可能要先去探討學員的需求到底是什麼?

如果平常運動量足夠,目標是學會游姿技能,或是培養運動習慣,那一般的游泳學院較為恰當。加入泳隊前提是要有基礎,動作不標準沒關係,但至少一定要會游 25 公尺的自由式。

加入泳隊後會有固定的訓練量和課表,課程中除了調整動作,強度也會非常高,無論是家長或是學員建議最好先有心理準備。

提升自主能力不怯場

泳隊還會要求團體生活,因為教練會帶隊去比賽,因此會是訓練學員自主能力的好機會。要自己去換泳裝,比賽從檢錄、下水到頒獎結束都得靠自己一個人,教練跟家長會漸漸讓孩子學習獨立。

因此參加泳隊除了提升成績、優化游泳技術之外,提前體驗社會化,學會自主能力,見識大場面不怯場,都是一般兒童不容易接觸到的經歷。

很多家長一開始希望孩子加入泳隊是為了增加抗壓性,但很多案例當家長在發現泳隊生態大多十分高壓後,心中就會產生不捨的情緒,若小朋友產生排斥便退出的更是大有人在。畢竟泳隊裡的程度落差很大,團隊訓練一定會以最強的那個人為主,教練會用高壓方式逼使學生全力完成每趟的秒數要求。

倘若家長評估不適合,建議可以選擇像是<XPORTS游泳學院>這類型的教育團體,每個班級皆有屬性能力區別,推廣給符合需求的朋友去做選擇。

Total
0
Shares
Previous Article
後生元-定義-功效

認識後生元! 吃死菌吃也有益身體健?

Next Article
聖誕老人-筋膜放鬆術-長途駕駛

聖誕老人認證的筋膜放鬆術 擺脫長途駕駛的痠痛困擾 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