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職

前進中職日職或美國大聯盟? 遵守7項原則你就是下個台灣之光

如果你對棒球或中職充滿興趣,並且懷有成為職棒選手或頂尖運動明星的夢想,這絕對值得鼓勵。然而在這個過程中,你需要制定嚴格的訓練計畫、飲食和生活作息,同時設定明確的目標。從國小到國中,可以培養對棒球的興趣,並在高中時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有熱誠和資格。這時,你可以學習大谷翔平的「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」,以幫助你建立目標的方向。

TIP.1 選擇合適的棒球學校來提升能力

接下來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,但這非意味著過去的訓練方式不好,而是現在有一些科學化的訓練方法,例如<XPORTS運動表現訓練中心>這類科學化的訓練,藉由儀器、器具和專家的指導,來評估自身訓練成效是否到位。同時也會根據你的個人體能狀況,提供更進階的培訓方法。如果想朝投手之路邁進,但身高可能不夠符合該位置的要求,那麼就需要再次評估是否適合這個位置。然而如果球速能飆到150km,那麼就有資格可以成為現實的參考選項。

TIP.2 金字塔頂端中的菁英才有機會

綜觀各種職業競賽,身高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指標,一般而言180~190公分是基本的要求。儘管這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說法並非絕對,但大多數情況下仍是如此。然而除了身高之外,身材「漢草」和身體能力也是必要的先決條件。如果在這兩方面缺乏優勢,那麼職業運動這條路對你而言,可能會更加艱難。至於能走多遠,這取決於自己的決心和毅力。當然除了棒球這條路之外,每年都有眾多高中畢業生投入選秀,而雀屏中選晉身職業棒球窄門的只有寥寥數人。因此必須先設定好停損點,也就是在幾歲之前如果沒有進入職業棒球,就得認命轉換跑道。

TIP.3 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

在轉換跑道的過程中,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來做準備。當中包括發展第二個興趣專長更為重要,否則許多選手進職棒兩、三年後就被釋出,面對未來發展感到無所適從的大有人在。過去體育班制度通常不太重視學業部分,這極有可能導致對未來缺乏方向感。在學習階段,除了要注重球技,也不能忽略學業,你需要開拓更廣泛的道路,這樣未來發展空間才會更廣泛。如果只專注於棒球這道窄門,過程中若不幸受傷或無法繼續發展,退而求其次想成為教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,當然轉行成為專業訓練員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但你前提是必須進修深造,培養一定的專業知識,不然體育這條路幾乎是走不下去。

TIP.4 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那個店

關於是否在大學畢業後才參加職棒選秀,這是因人而異的問題。如果你在高中畢業時就有機會被選中,我建議你直接挑戰職棒。畢竟進入大學後的四年時間裡,你無法預料到會發生什麼事情,也不能保證球團之後會想再選中你。機會是不會等待任何人的,除非球隊個人成績真的非常突出才有機會。但換個角度想,如果你無法在成績上有所突破,那麼回到學校完成學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備案方案。

TIP.5 先日後美 職涯發展更有保障

以穩當的生涯規劃來說,遵循陳偉殷的模式,對於台灣球員來說是一個成功的方法。也就是先在日本站穩腳步,然後看成績再轉戰美國MLB。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必從新人聯盟一路攀爬,至少可從3A或直接進入大聯盟開始。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從小聯盟開始打拼,只是這條路會非常辛苦。雖然沒有絕對的答案來說哪種方法比較好,但建議根據自己的個性、風格和運動模式去做選擇會是個較為理想的方式。如果你希望過著穩定的生活並取得實際成績,像是加入合庫或台電等公家機關球隊也是不錯的選擇。表現出色的球員甚至有機會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。近年來台灣中職對待球員的待遇越來越成熟,球員薪資整體水平也有所提高,因此畢業後直接挑戰中職也不失為一個合理且穩定的選項。

TIP.6 家庭扮演球員身後的啦啦隊

家長在孩子的棒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然而家長心態有時候可能會急躁,總是希望孩子表現出色,一旦稍有差距,就會給予嚴厲批評或懲罰。這樣的做法很容易給孩子帶來負面壓力,使棒球這項運動變得不再有趣。因此我們建議家長採用正向鼓勵的方式,而非單一批評。每當學員表現不佳時,家長應該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鍛煉,培養孩子勇於挑戰的個性。此外家長應該多接受專業教練的建議,不要自行修改孩子的動作,而是專注於心理建設,提高孩子的信心為主。過度干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曲線產生負面影響,反之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,逐漸發展他們的潛力才是上上之策。

TIP.7 不要吹捧名義上的世界排名

至於是否送孩子去校外的棒球訓練機構,關鍵在於球隊教練的態度。考慮到教練一個人難以照顧到每位學員,如果球隊教練和校外訓練機構的理念相符,我們強烈建議同時兼顧兩者。例如,像是<XPORTS運動表現訓練中心>這樣的機構可以幫助球員找出細節上的問題,讓他們進步更快,並在回到學校後明顯感受到差異。此外許多教練秉持傳統教學派系,而讓孩子參加棒球訓練機構能夠學習新知和技術,並有多一個選擇供他們思考。透過數據成果的評估,可以避免僅依賴教練「主觀感受」,而無合理證據的「指導」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讓孩子接受訓練不論未來是否能進入更高層次,至少可以使台灣的棒球環境更加多元且提高效益。科學化訓練在美國已經實施了十幾二十年,日本近十年也不斷推廣傳遞正確的觀念。儘管台灣進展稍慢,但仍持續不斷與國際接軌。避免用球員的「未來」發展來換取「當下」學校球隊的成績,這點是最重要的觀念,千萬不能揠苗助長、短視近利,拋下虛幻的世界排名,重新打造完善的棒球環境才是台灣棒壇改變的第一步。

Total
0
Shares
Previous Article
仰式

仰式老是沈入水中嗎? 改善3個癥結點助你浮出水面

Next Article
初動負荷

初動負荷GLU.PELVIS SWING 4D-1000 <gluteus> 4號機 幫助髖關節靈活度大開</gluteus>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