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TERY 知識快充 運動防曬要內外兼具,下列是有助於體內防曬的營養素、礦物質、植物營養與其他成分: 1. 維生素類:C、E 與菸鹼酸 2. 類胡蘿蔔素類:beta-胡蘿蔔素、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、蝦紅素、茄紅素 3. 植物多酚:例如薑黃素、茶多酚、葡萄多酚...各種植物多酚化合物 4. 礦物質類:銅、鋅、硒 5. Omega-3 脂肪酸:DHA 與 EPA 6. 膠原蛋白胜肽 7. 玻尿酸
運動防曬是你運動時會注意的事嗎?
不管是登山健行、騎自行車翻山越嶺、越野耐力跑、高爾夫球打個九洞,或是其他戶外運動,都可能會讓人長時間待在太陽底下;如果什麼準備都不做,肌膚很快就會曬傷,接著連著幾天紅腫與疼痛,然後皮膚開始變黑,嚴重一點,還會影響到你的運動表現。
只是,不管防護做多好,像是塗好防曬乳液、穿抗 UV 衣服、太陽眼鏡…等,身體多少還是會接觸到陽光,清晨或傍晚的太陽倒是還好,比較讓人擔心是 9、10 點到下午 3、4 點之間,紫外線強勁的時段,也是防曬要對抗的光。
紫外線是什麼?
紫外線是太陽光裡的不可見光,波長範圍在 100 到 400 奈米(nm)之間,並再由短到長分成 UVC、UVB 與 UVA,波長越短能量越強。
這三種紫外線裡,UVC 破壞力最強,但,好在大氣層能完全擋掉,正常情況下,人類不會接觸到;但在我們生活周遭,倒是有產生 UVC 的設備,也就是最近新聞常看到,有人照了紫外線殺菌燈而肌膚受傷、角膜發炎。
太陽光也是紫外線,為什麼也是紫外線的殺菌燈,照到會這麼嚴重呢?
關鍵在於殺菌燈的光是破壞力最強的 UVC,拿來幫居家環境或器具殺微生物是很好用,但拿來照在人身上,也是很有殺傷力的光喔。因此,千萬別對人使用殺菌燈。雖說 UVC 破壞力最強,但能量相對較低的 UVB 與 UVA 也是需要適當閃躲的光。
防曬乳液上的防曬係數有 SPF 與 PA+ 兩種標示系統,前者數值越高,表示對 UVB 防護力,後者則「+」號越多個,代表對 UVA 的保護力越強。
不只是曬傷,紫外線還會加速肌膚老化
UVB 與 UVA 的波長與能量不同,給肌膚帶來的傷害部位與影響也不太一樣;簡單來說,UVB 會讓人曬傷與變黑,UVA 的影響在真皮層,長期接觸會給人的外表年齡增添歲月。
看到這,你可能會覺得紫外線很恐怖,而想要躲得遠遠的,但它對地球上的生命,還有人體健康卻是有正面的幫助,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肌膚照射 UVB 後,能促使表皮層生成維生素 D 的前驅物質,只要再經過肝與腎接力代謝後,就能轉變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維生素 D,能幫助小腸吸收鈣質、促進骨骼貯存鈣質、維持免疫機能…等作用。
換句話說,完全不接觸紫外線也不行,但曬多了,又會傷害肌膚,增加皮膚癌的罹患風險,這之間要怎麼取捨也是個難題,當然直接補充維生素 D 也是一種選擇;此外,除了曬太陽,也有研究發現使用特定波長的 UVB LED 燈( 293 nm),能更有效的幫助維生素 D 合成。
有助運動防曬的營養素與食物
撐傘、塗防曬或是躲在室內能讓我們躲過紫外線,但總有躲不過的時候,當 UV 照射到我們的身體時,就要靠內在的防護啦。
細胞新陳代謝、紫外線、可見光照射都可能會生成活性氧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,這是一種相當不穩定的分子,看到正常的分子就會去攻擊,像是DNA、蛋白質(膠原蛋白)和脂肪酸,都是攻擊標的,一但受到攻擊,結構破壞,就會失去原有的功能。
幸好,人體內有一套協調的防禦系統來對抗 ROS 的毒性,由酵素、其他蛋白質,以及低分子量化合物,這些化合物有的是親水性,有的是疏水性分子,這樣才能在體內,不同環境下發揮作用;這套系統要有良好的運作,就得要靠每天,從飲食吃到的營養素來驅動,至於哪些營養素和食物的其他成分,參與了保護呢? 繼續往下看吧!
維生素類
維生素C
是一種水溶性的抗氧化劑,能夠清除與喝止 ROS,新鮮的青椒、紅甜椒、黃甜椒、柳橙、西印度櫻桃、葡萄柚、奇異果、草莓、花椰菜、抱子甘藍….等蔬果,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。
除了直接阻止 ROS,它也能抑制 NF-kB,發揮抗發炎的能力;另外,膠原蛋白合成過程中,會需要維生素 C 參與。
維生素E
不同於維生素 C,維生素 E 是疏水性的維生素,主要存在於堅果、種子、蔬菜、玉米、大豆等食物裡。它能在肌膚裡吸收紫外線,因此能發揮保護能力。還有,當維生素 E 被氧化了,維生素 C 能還原它,恢復抗氧化力。
菸鹼酸
維生素 B 群的菸鹼酸也有抗氧化的能力,有體外試驗發現,它能增加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生成,並且減少發炎反應,因此可能派上用場。魚、肉、牛奶、雞蛋和堅果都是菸鹼酸的好來源。
類葫蔔素類
主要來自植物食物,通常出現在橘、紅和黃色食物裡,這類營養素比較特別,它們的顏色能反應到膚色上;此外,研究發現,肌膚裡有比較多類胡蘿蔔素的人,通常看起來會比較年輕。
beta-胡蘿蔔素、茄紅素、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都是類胡蘿蔔素,在 UV 保護的作用裡,扮演清除自由基的角色;人體無法自己生成這些色素,得仰賴飲食攝取補充。
beta-胡蘿蔔素
是維生素 A 的前驅物質,並有抑制自由基的能力;主要存在於橘色水果與蔬菜,和綠葉蔬菜。beta-胡蘿蔔素能累積在肌膚裡,可保護肌膚,避免 UV 引起的紅斑;也因為有這樣的特性,它廣泛用在標榜防曬的口服補充品裡。
葉黃素&玉米黃素
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主要堆積在視網膜的黃斑部裡,能對抗 UV 引起的氧化壓力;不過,這些分子也可能出現在肌膚,充當藍光吸收劑和抗氧化劑的作用。綠葉蔬菜和雞蛋是不錯的來源。
茄紅素
茄紅素雖然和 beta-胡蘿蔔素長得很像,但它無法轉變成維生素 A,這種分子大多出現在紅色水果與蔬菜。
茄紅素能有多種生理活性,研究發現吃 40 公克的番茄醬(含 16 毫克的茄紅素)能減少 UV 引起的紅斑達 40%,發揮光保護的能力;另外,體外試驗也發現,茄紅素有抗發炎的能力,能與維生素 C 和 E 互補。
蝦紅素
不像上面提到那些色素,都是植物來源,蝦紅素可能來自動物,也可能來自植物(藻類);有很強的抗氧化力,有研究發現補充蝦紅素能改善肌膚細紋與皺紋、老人斑的大小,以及膚質和彈性。
此外,蝦紅素也能刺激一型膠原蛋白和纖維母細胞的生長因子、減少 DNA 損傷、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,並且有促進免疫反應,增加自然殺手細胞、T 細胞、B 細胞。
植物多酚(植化素)
就目前的營養素分類,植物多酚雖然不算是營養素,但卻是我們日常飲食裡,擁有高度抗氧化劑活性的成分,水果、蔬菜、全穀類、巧克力、咖啡、茶和紅酒,都是含有多酚的食物來源。
薑黃素
香辛料,薑黃含有的多酚化合物,擁有抗氧化的活性,能清除自由基,並且能藉由抑制 NF-kB 來發揮抗發炎的能力。
茶多酚
主要是表兒茶素,而綠茶是很好的來源,它能預防 UVB 引起的發炎反應,並且清除氧化壓力。研究讓人連續 12 週喝綠茶,結果發現茶多酚能減少 25% UV 引起的紅斑,並改善肌膚結構,像是彈力、粗糙度、剝落和密度。
葡萄多酚
葡萄也含有相當豐富的多酚,花青素、黃黃酮醇和前花青素,這些是黃酮類化合物;另外也有像是白藜蘆醇這種,不是黃酮類的成分。
紅酒生產期間,能取得葡萄的籽、皮和莖,而這些部位含有相當豐富的多酚化合物,有抗氧化、抗腫瘤、抗老化、抗微生物等用;而萃取自葡萄籽的化合物能保護肌膚對抗 UV 的傷害。
礦物質類
銅
能促進角質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增殖,而且在肌膚修復的過程中,能幫助膠原蛋白強化結構。可從堅果、種子、海鮮、肉和全穀類
鋅
鋅是細胞活動、防禦、保護對抗脂質過氧化和 UV 引起細胞毒性的重要輔因子,並且也是維持肌膚功能必需的營養素,為表皮增殖和角質細胞分化所需。可從全穀類、紅肉、海鮮食物獲取。
硒
被認為是負責細胞膜穩定的必需礦物質,並且防禦 DNA 損傷的發生;硒也能促進清除,因氧化壓力而受損的脂質氫過氧化物的生成。可從海鮮、肉類獲取。
Omega-3 脂肪酸
必需脂肪酸是長鏈不飽和脂肪酸,分成 Omega-3 和 Omega-6;主要存在於油脂裡,如油菜籽油、冷水魚、堅果和種子類,能減少 UV 引起的發炎反應。
另外,它們在細胞膜上也有成為結構、流動性,並有生理功能。研究發現,補充富含 DHA 的魚油三個月,能減少 UVB 引起的發炎反應。
胜肽/膠原蛋白
膠原蛋白是肌膚、軟骨、肌腱,和骨骼等結締組織的結構蛋白。是人體所有組織裡,含量最多的蛋白質之一;在人體內,至少有 28 種不同型的膠原蛋白,在真皮層裡,第一和第三型約佔 90%。
研究發現補充膠原蛋白,能顯著增加肌膚的含水量、膠原蛋白和玻尿酸的生成量;另外,補充膠原蛋白能改善肌酸(creatine)生成,可能有促進增肌、減少恢復時間、重建受損關節的結構等作用。
玻尿酸
玻尿酸是一種由葡萄糖醛酸和 N-乙醯葡糖胺組成的多糖,擁有抓水的能力,能維持肌膚的含水量,是肌膚細胞外基質的組成之一。
隨著年紀增加,表皮的玻尿酸含量會減少,而在衰老的肌膚,人體製造玻尿酸的能力會降低,肌膚保水的能力減弱,結果就是肌膚不像年輕時那麼水嫩了。研究發現補充玻尿酸能促進肌膚彈性與含水量,並減少肌膚的粗糙及皺紋深度。
結論:均衡多蔬果
介紹這麼多營養素,可別以為只有這樣,還是有很多沒提到,未來再找機會分享;雖說有那麼多的營養素,個別去看它們的功效,會覺得很複雜,但其實可以概略區分成吸收紫外線、清除自由基、幫助修復,以及維持結構等四類,每一種成分都是構成這個套機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;換句話說,我們必須從各種食物或營養美容補充品,吃足所有的成分,好發揮最佳的運動防曬能力,減少夏日陽光對我們的傷害,延緩老化的速度。
- Dini, I., & Laneri, S. (2019). Nutricosmetics: A brief overview. Phytotherapy Research, 33(12), 3054-3063.
- Faria-Silva, C., Ascenso, A., Costa, A. M., Marto, J., Carvalheiro, M., Ribeiro, H. M., & Simões, S. (2020). Feeding the skin: A new trend in food and cosmetics convergence. 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, 95, 21-32.
- Kalajian, T. A., Aldoukhi, A., Veronikis, A. J., Persons, K., & Holick, M. F. (2017). Ultraviolet B light emitting diodes (LEDs) are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in producing vitamin D3 in human skin compared to natural sunlight. Scientific reports, 7(1), 1-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