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台北馬拉松

2022 台北馬拉松制霸完賽超給力攻略 耐力甜膠囊是你的好朋友!

2022 台北馬拉松即將在 12 月 18 日開跑,這一年一度盛事,幾乎可以說是全台路跑人的年終期末考,但如果你只是想在賽前賽後拍美照上傳 IG,過程中卻完全沒有訓練基礎,就貿然參加這種長距離賽事,可能會給健康帶來風險。

如果剛開始接觸路跑,可以循序漸進先從「快走」開始訓練。建議搭配擁有心律功能的運動錶,以每分鐘 120~140 左右的心率為基準,進行 15~30 分鐘的快走動作。持續兩週身體適應沒問題的話,就能進階至小跑步動作,速度稍微加快,心律維持不變,在距離不限的條件下只需把時間跑足即可。

接著當你逐漸適應這個強度後,即可導入距離目標,從 5K、10K、21K 依序挑戰,甚至最終完成全馬 42K 也絕非夢事。

全馬半馬的月跑量建議

全程挑戰

如果平常就有在訓練的跑者,應該很清楚每週都要維持一定額度的跑量,當然這也要視身體狀況隨時去調整;條件允許,菁英選手建議 180 公里以上,一般民眾至月跑 150-200 公里即可。

如果鎖定的是全程馬拉松,至少得提前半年前做準備,如果你有想破自身記錄的企圖心,甚至可以拉長到一年以上的準備時間也可以。因此時間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,不要將課程排得太過緊繃,以免在心態上適得其反。

半程挑戰

挑戰半馬則不需要太過緊張,月跑量 100-150 公里左右就算達標。另外每週一至兩次的間歇訓練有練足的話,基本上你已經獲得完賽的最低資格。

週跑量代表個人有氧能力,也是運動中的基礎。如果無法自行分配間歇訓練強度或擬定課表,那麼就去報名跑班或 1 對 1 的教練課吧!教練會幫忙分配當週的訓練量跟計畫,同時擬定週期訓練的規劃方針。

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

有慢跑習慣的初學者,建議一週可以跑二、三次,每次休息的間隔時間抓一至二天以上。後續體能增強可以逐步增加頻率,連跑兩、三天後中間休一天,依照自身的狀況去調整步伐節奏。

放鬆當天要以輕量伸展和滾筒放鬆按摩緊繃的肌群,疲勞的恢復情況會更維理想。但比賽前一天就不建議放鬆,按完後通常肌肉會較為無力,間接影響隔天的運動表現。

如果比賽後經過一段時間,疼痛的問題依舊沒有復原,建議立即尋求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幫助,提早處理避免傷害擴大。

全集中 路跑之呼吸

每位跑友的呼吸節奏各異其趣,這裡建議三種呼吸法給大家作參考:

  • 一吸一吐:強度較低時可以運用。
  • 吸/吸/吐:吐氣時不能一次全部吐光,大約吐出 70~80% 的氣就可以進行下一次的節奏。
  • 吸/吐/吐:先吸一大口氣,然後分兩次把氣吐光。

每個人適合的呼吸節奏不同,呼吸法也必須對應課表而有所變化。進行間歇性的課表用<一吸一吐>的方式就不適合,畢竟換氣量不夠就無法應付速度課表。

建議在跑步當中要隨時注意身體負荷情況,藉此轉換適合的呼吸方式來對應,千萬不要一招用到底,效果反而大打折扣。

閃開 交給專業的來

路跑是門科學運動,如果當你發現自己跑了好段時間,卻無法百尺竿頭更近一步,那代表是時候該拿起專業課表,改變既有的訓練方式了!然而課表就像上課,讓你知道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事情。

如果有一個明確的賽事目標,那這段期間的訓練就統稱之為週期化訓練,教練會妥善安排訓練期、比賽期和恢復期的完整計畫。

  • 恢復期:代表比賽後,需要一至三個禮拜不等的時間讓身體復原,所以訓練強度較低,甚至完全休息也沒關係。
  • 訓練期:是為了應對比賽期強度所做的一連串準備工作。首要目的以提升基礎體能為主,所以過程中無需突然插入高強度訓練,只要按部就班確實執行課表內容即可。
  • 賽事期:則是包含活動當天以及前一兩個月的時間,要注意體能進度與恢復的狀況必須拿捏平衡,才能在競賽中獲得最佳表現。

參加跑班會依照能力高低分門別類,高階或初階都有專門的班級可以選擇。倘若報名的是賽事訓練營,在學員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下,課前教練都會進行體能測驗,藉此換算最適合現階段的配速基準,並依照自身實力來進行課表訓練。

Betery耐力甜膠囊 聰明補給新對策

馬拉松很多人無法堅持下來而中途離開,營養是否補給到位?這絕對是你能否完成的關鍵分水嶺。Betery 最新推出的耐力甜膠囊,賽前 2~3 顆,就能強化自身一氧化氮 NO 生成超過 230%,效果可延續數小時。藉由耐力甜膠囊的幫助,不僅能幫助增加耐力,也能讓你保有鬥志,讓比賽和訓練更加輕鬆有效率。

半程注意事項

半馬前期5K

可能太過興奮,或是被集團拉著跑,導致節奏超速混亂,所以在 10K 前只能盡力守住,以免掉速把先前賺的秒差都賠光。

進入108K

通常是體能最為穩定的階段,同時也沒有任何的失誤空間,因為最後 3~5K 不太可能有加速動作,除非是體力保留太多導致戰術用錯。

由於馬拉松不像場內賽事可以執行末端加速的動作,這項運動倡導的是均衡分配體力到極致,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完成預定秒數,對身體的壓力也能降到最低,算是相對理想且「舒服」的戰術觀念。

15K

建議有水站就喝水,但有設定目標的跑友切記不要停下腳步,改採競走、快走的方式來進行補給。這是為了避免啟動快縮肌和慢縮肌的機制轉換,導致身體強制進入休息模式;只要身替肌群模式一轉換,往後若要重新提升速度就會更為困難,因此進入水站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續作動,不要讓身體冷卻。


全程注意事項

15K前

需要評估當天狀況,假如使用八、九成力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,心態上也不用著急,就用現有的速度去配完前半段,等到完成15公里後再重新評估後半段的狀態,切勿逞強好勝。

15~30K

此時進入比賽中段,此時跑速盡量壓到五分內。當進入 30K 的距離後,恭喜你正式進入肝醣消耗完畢的撞牆期,若有單次跑到 30~35K 的訓練經驗,那你應該已經熟悉撞牆的感覺,如果沒有體驗過,那在比賽當天只能看狀況去做調整。

最後12K

最為掙扎與煎熬,倘若狀況不好建議用快走完成,不用管最後 12K 的配速。注意此時若採用小跑步的模式,可能導心理出現負面連結,產生怎麼越跑越慢、越跑越累的惡行螺旋思維。

Total
0
Shares
Previous Article
游泳懶人包

【游泳懶人包】泳往直前的賽事鍛鍊補給防護大全

Next Article
破PB-Personal-Best

路跑卡關如何破PB?  7 招制勝關鍵幫你突破極限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