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講到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我們總是會直覺的想到炎炎夏日,那冷冷的冬天呢?
與夏天烈日下狂流汗的印象相比,感覺上,冬天運動出汗少,運動後衣服也不像夏天那樣容易濕搭搭的,相信會有人認為在天氣冷的冬天運動,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的需求就不像夏天那麼強烈。
不過呀,在寒冷冬天運動的時候,除了流汗,體內水分還會以其他方式流失,換句話說,人在冬天運動流失的水分,很可能沒有比較少,然後因為輕忽自己對水分的需求,可能更容易出現脫水的狀況。
寒冷的冬天,身體水分從哪流失?
當天氣轉涼,我們的身體為了維持體內環境的恆定也會跟著做些調整,其中有些變化會影響到體內水分的狀態;與夏天相比,冬天的時候,會有更多的水分從「呼吸」和「排尿」兩種方式流失。
空氣乾冷,每呼吸一次就會帶走體內的水分
首先,撇開帶有濕氣的寒流,一般來說,冷空氣傾向比較乾,人體會隨著空氣濕度的下降而增加呼吸頻率,因而增加體內水分經由呼吸流失;海拔高度會增加此管道的流失量。天氣冷的時候,人一天從呼吸流失掉 1 ~ 2 公升的水份是可能的。
寒冷與高海拔利尿作用
人在寒冷與高海拔的環境會排更多的尿。當氣溫下降時,為了保暖,血管會收縮、降低血流來減少體熱的散失,而這會讓人尿尿的頻率增加,比較正式的稱呼是「冷引起的利尿」。
在高海拔的地方,排尿量也會增加 — 高海拔利尿。會有這樣的情形是因為排尿能讓血液變濃稠,因而增加血紅素的濃度;血紅素能提供氧氣給工作用的肌肉與組織。
口渴感知能力變差
除了上面兩種增加水分與電解質流失的管道外,還有另外一個造成人們冬天脫水的原因 — 口渴感知異常,也就是明明體內水分不足,卻沒辦法有相應的口渴反應。而這種知覺的改變,近一步增加人們在冬天脫水的風險。
冬天流汗可能沒比較少
雖說感覺上,冬天流汗比較少,但實際上可能沒有,原因在於,乾冷的空氣也會加速汗液蒸發的速度,由於不像夏天那樣滿身大汗,也會讓人有種沒流什麼汗的錯覺。
此外,冬天在戶外運動時,我們通常也會穿得比較暖(多),衣服底下會營造出一個微氣候環境,比較暖、適合流汗的環境;換句話說,除了因為呼吸多流失水分,穿得溫暖也會讓我們留不輸給夏季時運動的汗。
其他要注意的營養補充
在寒冷的環境運動,除了注意水分與電解質的補給,還有其他營養素也是應該要注意,這裡簡單提一下:
- 卡路里:為了維持核心體溫,身體消耗碳水化合物,葡萄糖、肝醣的消耗會比較快,因此在運動前應補滿肝臟與肌肉肝醣,運動期間,在腸道吸收能力可及的範圍下,增加糖的補給
- 鐵:鐵是生成血紅素必要的礦物質,特別是在寒冷或高海拔的環境,為了適應血液供應氧氣的需求,應注意鐵質的補充
- 維生素 D:冬天日照時間少,維生素 D 有助於小腸的鈣質吸收、維持骨頭健康與免疫機能,長期缺乏也會影響運動表現。
- Keeler, S. (2005). Cold Weather Increases Risk Of Dehydration.
- Meyer, N. L., Manore, M. M., & Helle, C. (2013). Nutrition for winter sports. In Food, Nutrition and Sports Performance III (pp. 135-144). Routled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