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高爾夫球常見的問題,第一名首推腰部損傷,蠻多高球愛好者都有椎間盤突出這的困擾。或許球友也都曾聽過:「你的腰要電(轉)啊!」的建議,但其實該轉的並不是腰,而是擊球時利用髖關節去帶動身體,因此應該要改叫「轉髖」才正確。也就是說下半身並非固定黏在地板上不動,揮擊動作得由下肢帶動上肢才算完整。某些球員單靠上肢胸椎轉動去擊球,在下半身幾乎沒有被帶動的情況下,長久下來便會造成腰部極大的損傷。因為不管是產生或吸收力量,這些都得依賴腰部周圍的肌肉去概括承受。
舉重也可以幫上忙
至於該怎麼樣去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?這當然要從訓練整個軀幹的運動鏈開始做起。從下肢傳導到上肢的動作必須連結順暢,讓人直接聯想到的肯定是「舉重」動作。選手從地板瞬間發力產生最大能量,這跟擊打的原理相同,但一般人要做到舉重動作可能有點困難,所以可以把這項動作拆解化,取得當中所要的精華,以下將介紹種三訓練方式,藉此完成特殊角度的舉重動作訓練。
<第一招> 架上/上搏拉
用1/4蹲去模擬高爾夫球的準備動作,因此就可以從這個初始點去做發力,透過下肢傳導爆發力到上肢的槓鈴技術,對短期的運動提升應該都會有一定的幫助。先將槓鈴自地面上抬起,雙腳保持與肩同寬,雙手抓握位置在腿部外側。髖鉸鍊保持核心收緊,背部略為收緊保持平坦直線。臀部向後坐,膝蓋略彎,維持鉸鏈姿態直到槓鈴位於大腿中點。爆發性地向前推動臀部,讓身體從髖鉸鍊爆發延展至三重伸展動作(臀部伸展、膝蓋伸展和蹠屈),進而讓身體在進行聳肩,槓鈴略抬起時為槓鈴持續提供向上動力。
很多打網球和高爾夫球的族群都會手肘發炎,因為擊球瞬間的衝擊力道都會被肘關節吸收。這些病因都跟肩膀有很大的關係,如果做「架上/上搏拉」的動作時會肩膀痛,可已把這組動作稍作修減,只做聳肩不做提拉的動作。
主要鍛鍊項目 練習組數:3~5組 反覆次數:5~6下 組間休息:1分鐘 確保每一次的動作都是高強度,動作必須標準不能偏移。
<第二招> 中段上拉
這招是爆發力訓練當中,比較強調重量的動作,範圍雖小,但重量會很重。如果可以的話,請選擇深蹲架兩端有保護擋桿的器材當作支撐架,沒有的話改用兩個跳箱替代也可以,但跳箱高度要依據身高來選擇。跳箱高度必須在槓鈴放好後,槓鈴剛好在大腿上緣一個拳頭處,相對人是直立的,膝關節彎曲130~150度的姿勢。因為這組動作強調三關節爆發,是第二段發力的延展性動作,強調的是下肢、腳踝、膝蓋三關節延伸整個肩膀帶動上去的力量。
操作時兩邊的重量相對非常重,注意雙手不要想去拉,而是藉由下肢再發力的瞬間,透過踝帶動到膝,再帶動到髖之後,能量傳導到上肢接著做聳肩,模擬起跳的動作,整套動作的幅度很小,但速度要非常快。假使握力不夠,建議使用拉力帶或好抓握的輔助器材,就能減少手抓握的需求,為的就是讓動作呈現上會更好。
主要鍛鍊項目 練習組數:3~5組 反覆次數:3~5下 組間休息:1分鐘 強調整段加速度要非常明顯,適合下肢帶動上肢運動的族群。
<第三招> 藥球水平拋擲
用1/4蹲作為準備動作,抱著藥球模擬高爾夫球的揮擊延伸動作並拋出。從原本的定點快速拉擺,讓肌肉全部拉長之後,快速的收縮產生能量,最後再做一個吸收衝擊的結束動作。在練習的過程中,手持藥球可先從最輕兩公斤開始,配合中等速度,並善用手機拍攝整組動作細節,藉此確認每個環節是否有錯誤的地方。初學者可以把動作過程再簡化,改採固定姿勢,從高跪姿、跪姿或是雙腳平行開始,力量循序漸進從低度、中度再到重度去做完整的動作模擬。
這組訓練的秘訣就是要做快,模擬高爾夫球擊打的排列順序,不應由上肢先發動,而是下肢從髖部帶動膝蓋和動踝,在力量輸出後產生上肢的傳遞,然後才會讓整體的力量才產生。由於這個動作牽扯到加速,所以動作品質一定要夠高,不然很容易受傷。若轉體時出現肩膀不舒服的症狀,很有可能是「肩夾擠症候群」,一舉手就會有肩峰撞擊的問題,需請專業醫生或運動傷害防護員盡快從旁協助。
主要鍛鍊項目 練習組數:3~5組 反覆次數:5~6下 組間休息:1分鐘 確保每一次的動作都是高強度,動作必須標準不能偏移。
力量訓練上的分歧
在速度要夠快的前提下,這套訓練又分為「力量」和「速度」主導兩部分,這就得看自身的課表內容安排為何。如果力量為主導,力量就要慢。以速度為主導,重量就要降低。雖然高爾夫球比較少做離心衝擊緩衝,不像一般運動員跳高之後還要落地蹲下。但其他擊打類的運動,像是棒球、拳擊、羽毛球、網球都非常適合從事這套訓練。如果擊打時發生球的飛行不夠遠,或是質量不夠重的情況,那就代表肌力不足,可透過傳統式的深蹲、硬舉、臥推和快速蹲舉動作,藉此讓肌力獲得成長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