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化水分補給

個人化水分補給計畫 5 步驟 為耐力運動表現做準備!

要喝多少水才夠?似乎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被拿出來聊的話題,對大多數人來說,每天 8 杯水很可能是共同的印象;但,實際上每個人需要多少水,可是有很大的差異,舉凡個體大小、天氣狀況、身體活動多寡、排汗與排尿…等,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水分的需求。

水喝足,能讓身體各種生理正常運作,這裡,將會聚焦在越野跑、馬拉松、鐵人三項…等耐力運動上,如果你是參與這類賽事的常客,那麼一分規劃良好的個人化水分補給計畫,很可能對你的成績有幫助。

缺水與運動表現

當把補水的焦點放在「運動表現」時,讓身體持續保有適量水分與電解質,是很重要的事;原因在於,脫水不僅會削弱選手的鬥志,當身體水分少掉 2% 時,就會開始影響全身運作,包含能量代謝效率下降;再繼續降到 5 ~ 7% 的話,就可能出現呼吸困難、頭痛、頭暈,以及情緒低落。

此外,天氣炎熱時,水分與鹽的流失,會增加熱傷害的風險,沒有及時處理,就可能危及生命;相反的,水太多也有害認知功能與身體機能。

人類在運動期間,喝太多水,而且腎臟也來不及排出過多的體液,這時會因為血液體積的增加,稀釋了電解質濃度,僅而可能引起顱內水腫和水中毒。

水太少或太多都不行。

運動流汗,帶走多少鈉?

對大多數人來說,口渴是一個很好的喝水訊號,但如果是從事耐力運動,或是會激烈流汗運動的選手,制定個人化的補水計劃,就能幫助選手有良好的表現,特別是賽事時間越久,越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。

什麼是個人化水分補充計劃?

個人化水分補充計劃需要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下,收集其流汗的速率與汗液中的鈉濃度;換句話說,如果選手參與賽事的環境條件不同,例如季節、海拔、溫度、濕度…等,有一個變數不同,你的流汗狀況就會有所改變,補水的計畫也得跟著調整。

此外,之所以強調個人化,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流汗量與汗中電解質濃度,有很大差別;下圖是許多運動員汗液裡的鈉濃度分佈,從中可以發現,差異還不小,從每公升 200 毫克到快 2,000 毫克。

然後你也可以發現,大多運動飲料對於真正耐力運動的選手來說,很可能不夠鹹(鈉濃度不足);因此,如果大會準備的是一般運動飲料,那麼你自己準備電解質濃度比較高的運動飲料,可能對成績表現會有正面的幫助。

水分補給-運動員汗的鈉含量

根據運動時間長短,決定你的補水策略

如果你的運動時間不長,或是強度沒有那麼強,就不一定會需要到個人化計畫,下表是根據運動時間,建議採用的補水策略。

當你運動時間不到一小時,想喝的時候就喝,除非大量流汗,否則喝水就可以;而當運動時間來到 60 到 150 分鐘之間,開始有相當的水分與電解質流失,這時,就會需要運動飲料或電解質沖泡飲料的補給,每 10 到 20 分鐘喝。

在這,先停一下,先讓我們來聊在這個階段之前,如果要補水要補多少?還有運動飲料怎麼選?

運動員在運動期間,大概是每小時每公斤體重約流失 14.79 毫升;以體重 70 公斤的運動員為例子,每小時大概會流約 1035 毫升的汗,也就是說,為了補充流失的水分,每小時大概需要補充 1035 毫升的水,或者每 5 到 10 分鐘補充 86 ~ 172 毫升的水。

水分補給計畫-運動飲料
Photo by Viktor Bystrov on Unsplash

我該喝哪種運動飲料?

主要的考量在於飲料能否提供足夠的電解質,因為,除了水,汗還含有微量的礦物質,主要是鈉與氯,還有少量的鉀、鈣與鎂,而這些也是常出現在運動飲料標示上的電解質。

對有高血壓問的人來說,鹽(鈉)會視需要限制的礦物質,但不代表它在人體內沒用處,事實上,體內少了鈉,可是會出大事的呢。在運動期間,運動飲料裡的鈉能提供許多幫助,包括:

  1. 維持血漿電解質濃度,幫助保留神經肌肉的協調與力量輸出
  2. 增加口渴感覺,並減少尿液排出(幫助體液維持平衡)
  3. 幫助腸道更有效吸收葡萄糖

制定個人化水分補給計劃 5 步驟

接下來,讓我們進入運動時間超過 150 分鐘的領域,也該是個人化補給計畫出場的時候了。首先,要先知道自己的體液流失狀況,有以下五個步驟:

Step 1:找個跟實際比賽相近的環境進行訓練,時間至少要 75 分鐘。

Step 2:記錄訓練期間喝了多少水或運動飲料,為了能準確評估,期間避免吃任何固體食物,然後也別把喝的水給吐出來。訓練期間準備有刻度方便量測體積的水壺。

Step 3:運動前,要先尿尿,並量測裸身體重,記錄下來;另外,也要記錄訓練當下的天候狀況(溫度、濕度、晴天、陰天…等等)與時間,都記錄好了之後,就可以開始訓練了。

Step 4:訓練完成後,紀錄結束的時間,然後去尿尿、擦乾身體,並量測裸身體重,接著也紀錄從水壺裡喝了多少水。

Step 5:從所有紀錄的數據計算體液流失了多少,直接舉個例子算算看:

  • 有位運動員小智,要跑兩小時
  • 戶外溫度 28°C、相對濕度 55%
  • 跑步期間,她喝了 236 毫升液體
  • 跑前的體重是 57.15 公斤;跑後體重 55.79 公斤,訓練前後差了 1.4 公斤,也就是流失約 1400 毫升的水,不過也要把訓練期間喝的液體給算進去,因此總體液流失會是 1,636 毫升
  • 兩小時期間總共流失了 1,636 毫升的液體,換算成分鐘的話,就是每分鐘流失了 14.78 毫升
  • 運動期間,會建議每十到二十分鐘喝一次,可以考量一次喝多少會比較能耐受,如果一次沒辦法喝太多,那麼可以抓每十分鐘喝約 150 毫升。

有了這 5 個步驟與範例,相信你也能自己規劃專屬的補水策略,至於要補充多少電解質才夠,或許能借助一些簡單能量測汗液鹽度的設備,來獲取自己汗液的鈉濃度,進而調配出更加客製化的飲料呢。


  1. Corcoran, M., & Ayotte Jr, D. (2019). INDIVIDUALIZED HYDRATION PLANS FOR ULTRADISTANCE ENDURANCE ATHLETES. ACSM’s Health & Fitness Journal, 23(4), 27-31.
  2. Latzka, W. A., & Montain, S. J. (1999). Water and electrolyte requirements for exercise.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, 18(3), 513-524.
Total
0
Shares
Previous Article
咖啡因有助於運動表現-阻力運動-耐力運動

運動補給品為什麼有咖啡因?它有什麼功效?

Next Article
恢復訓練

解鎖恢復訓練的4項黃金律法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