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游泳前輩一致認為,想要提升水感的關鍵,就在於對搖櫓技術的掌握。先搞清楚搖櫓動作的力量方向,以此基礎勤於熟悉練習,大抵上就能抓到訣竅。通常在學習搖櫓的過程中,教練會要你手往裡面撥水後,接著再往外面撥水。
一直做八字形的繞圈,身體自然就能漂浮起來。有些人天生對於水感的領悟力較高,可能划個幾次就能身體力行,但也有人就是練不起來一直下沉,因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揣摩練習。
掌握水感的奧秘
回過頭來講搖櫓的層面技巧到底是什麼?原理很單純,在撥水的過程當中,藉由掌控撥出去的水流方向,讓軀幹穩定保持在水面上。
搖櫓的用意是要讓身體產生一個向下的推力,藉此讓身體浮起來。但是照理說讓水往下流的最快方式,應是雙手往下推就好,那又為什麼要做左右撥水的搖櫓動作呢?
原因在於當結束手往下推的動作時,身體會有一個停頓的時間,而這就是導致下沉的癥結。
Q: 為什麼搖櫓要做左右水平推動?
Ans: 因為這個動作是一直持續循環不間斷的。
Q: 為什麼左右持續擺動會產生向下的動力?
Ans: 以流體力學來講,手臂連同手掌維持40度的角度,做出橫移的動作,這時的推力值能達至最高。此時手掌會出現兩個向量,水流會分別導向前方和下方。
當兩隻手同時往外推出來的時候,兩個往前的向量便會相互抵銷,但向下的動力仍會保留;當往內撥水的時候,向內的力量雖然也會抵銷,但向下的力量卻會產生浮力。兩組輸出軌跡不斷循環,就可以持續產生向下的力量,而正是搖櫓的原理。
除了手之外 還有腳之搖櫓
腳之搖櫓就是蛙式著重的髖關節穩定度,利用小腿內側的推水動作,進而去執行繞圈作動。同時蛙腳也相當仰賴髖關節的柔軟度,前進時雙腳的方向是要把水往後踢,但在做繞圈動作時,膝蓋姿勢要呈現內八,腳踝為了推水則要用外八,說實在的還真是有點違反人體工學呢!
然而就是這組動作,讓很多游泳選手跟教練都強調練習「跪蛙腳」的重要性。要強化腳踝柔軟度跟髖關節柔軟度,用跪蛙腳的方式跪下去,可以展開的角度是最大的,如此一來踢蛙腳才會更有效率。
華麗轉身 滾轉的漩渦技巧
滾轉屬於技巧性層面較高的技巧,專業選手在執行這個動作時,滾轉一圈可能花不到一秒,但難就難在動作速度這麼快,很多精密的細節能否做出來?
對於嘗試滾轉的人來講,遇到最多的問題,就在於這組動作得靠腰部去運作。從側面看頭、手、身體都是捲起來的,因此滾不好很容易會造成極大的阻力。
當力臂變長,轉身得過程都在擋水,所以很容易轉得不順。那要怎麼樣才能正確做好這組動作呢?其實得先把蝶腰給練好才行,這也是通常練蝶式的時候會聯同滾轉一起教學?兩者運動原理一至,蝶腰是按照關節的順序,從頭到腳下去上來,滾轉則是按照關節的順序依序轉完。
慢動作分解要領
要滾轉的前一刻,雙手位置靠近大腿,首先旋轉的關節位於頸部,所以滾轉第一個動作關鍵在於確實作好收下巴的動作,然後依序拱背、彎腰、縮膝蓋,讓身體逐漸變成一顆球狀,接著就可以很順地轉過去了!
至於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,把這些關節按照順一次轉完呢?建議在練習時,透過教練的輔助觀察,確認是哪組關節沒有做到動作,這樣才容易找出問題點在哪。
初階滾轉完會變仰式,因為只有趴著轉半圈而已,所以練習時會先游自由式進去,接著再蹬牆用仰式推出來。首先要把這三組連貫動作練到如火純青,等到轉得過程順了,蹬牆出去的方向沒有問題了,這時就可以開始執行分解動作練習。
進階滾轉當雙腳踩到牆壁之後,就會要求上半身旋轉大概90度,下半身仍維持仰式姿勢。這時蹬牆出去會有一個動力,接著上半身再轉剩下的一半,就可以這個連續過程中轉正成為自由式。這邊要注意旋轉中鼻子都要吐氣,不然水會灌進鼻子裡嗆到。
滾到最後還要注意什麼?
有些人轉完後會不知道東南西北,因此要一直練習一直轉,轉到知道自己能夠準確抓到水平的位置才算出師。所以通常在練滾轉的時候,會花很多時間預估轉完之後的牆壁位置。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,每個姿勢環節都需要一段一段去架構確實,才會有後續觀眾看見的流暢動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