籃球-科學-重量訓練

克服先天不足 用重量訓練打造籃球國手之路

籃球訓練的內容多元且豐富,當中包括戰術和個人動作技巧養成等。當然這裡面還能區分更多細節,戰術有快攻、陣地戰、防守模式,個人技術如運球、投籃、傳球技巧和擋拆觀念等,這些都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,才能培育出一名出色的籃球選手。

但現實的是,雖然任何運動項目都有技術上的要求和訓練,但無論你擁有再好的觀念和技巧,面對一群身體能力優於常人的對手,過去那些得心應手的戰術往往只會綁手綁腳且施展不開。因為籃球無論是體能或技術,這兩方面都不能與對手相差太多,否則只會淪於被碾壓的一方。

體格 體能 天賦 決定一切

球探觀察球員時,即便知道現階段的技術不夠純熟,但體能天賦奇佳,無論是彈跳性、速度和身高體魄,都會是職業球團挑選人才的第一考量。

就像 NBA 頂級球星 LeBron James 的「漢草」面對台灣人體型,即便沒有使出任何技術,只要雙手高舉輕輕一撞,就能無視任何防守技巧與觀念。

畢竟籃筐距離地面 305公分,高度就在那裡,只要長得高、跳得高、速度快、準度夠,那麼恭喜你非常適合籃球這門運動。

打好基礎才能無縫接軌職業舞台

台灣國、高中的籃球員特色在於體型普遍都偏單薄,但體力都非常好,跑個全馬、半馬都沒問題。然而美國高中生幾乎每個都非常強壯,身高 180 公分,體重 100 公斤的肌肉男輩出。

這代表我們投入在基層的資源不夠,直到進入大學,甚至職業聯賽之後,才有觀念和設備來增加自身的體重與肌力。國外可能在更早的初中、高中時期就將身體能力打造的非常理想,因此他們可以直接跳級升至職業舞台,適應上不會有太多問題要去克服。

莫局限於眼前 應放眼孩子的未來

你要在台灣看到一個很壯的高中生,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:「鳳毛麟角」。就算有也不會出現在 1、2 號位置,反而都以 4、5 號位居多。因為在台灣這樣的體型打這個位子很足夠,但如果拉到國際賽,體格和體能更猛的選手比比皆是,他可能就沒辦法打到原本熟悉 的4、5 號位,而眼前的現實情況就是這麼殘忍。

台灣 190 公分以上的人一定會被拉去打內線,而不會從小培養他在 1、2 號位的熟悉度。但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性,不再侷限現階段的比賽成績,不再僵化傳統的固定位置,已有部分開明的家長與教練,願意讓孩子於高中時期就讓他們投入科學化的肌力訓練,並同時精進持球技術面的多元發展。

提早接觸重訓不會影響發育

通常家長擔心孩子過早接觸體能訓練,會造成身高不高,影響到他到將來的表現。這個刻板印象其實有點多餘,因為重量訓練並不會造成生長方面的問題,反而會增強生長能力。

多數在基層的教練,對於重量訓練這塊比較陌生,通常都是戰術、技術教練介入體能課程,以不斷地折返跑、跑樓梯、青蛙跳、伏地挺身作為提升體能的手段。這些方法不能說沒效,但大多屬於疲勞性訓練,對於運動表現上的成績其實不會有太多的幫助。

其實台灣基層學校的教練資源有限,時間大多花在球技和球場組織上,哪還有閒工夫投資在體能這塊,打不好就是跑操場,過往的填鴨式教育也就造成現今球界人才銜接不良的窘況。

檢視正確的觀念 一以貫之去實踐

所以我們拉回來做一個總結,當目標設定在籃球技術上的進步完成後,你發現在場上自己的身體能力素質太差,無法去跟對手能力做抗衡時,就必須開始投入重量訓練的懷抱,否則只會偏離航道最終被現實放棄。

如果你是籃球的入門愛好者,要知道籃球訓練中還包含變向、側向這類型的肌力訓練,強化球員在遭遇肢體碰撞的防守時,依舊可以穩定身軀完成投籃或上籃動作。

要記住籃球是非常強調身體能力的運動,身體不夠壯,連在旁邊當遞水的小弟都沒資格,慎重建議球友們一定要強化重量訓練,才有機會在這個領域發光發熱。

Total
0
Shares
Previous Article
籃球-重量訓練

籃球生化人世代降臨 3 招蹲舉升級基礎能力

Next Article
棒球守備站位

棒球守備站位戰術淺談 固若金湯邁向勝利之路

Related Posts